为迎接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导和激励我院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经学院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背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苏步青、钱三强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1000多所高校,高校参与面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是国内各个大学展示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为迎接全国“挑战杯”竞赛活动,我院特举办“机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同时也是全国“挑战杯”的院级选拔赛。
二、我院历届挑战杯获奖情况
| 
 序号  |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者  | 
 奖项  | 
 指导教师  | 
| 
 1  | 
 2003年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多种机械量测试系统  | 
 王华玲等  | 
 全国一等奖 
省特等奖  | 
 李曼  | 
| 
 2  | 
 2003年  | 
 具有6种成分的配料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 
 李良福  | 
 省二等奖  | 
 郝迎吉  | 
| 
 3  | 
 2005年  | 
 矿用乳化液泵性能测试分析虚拟仪器的设计  | 
 冯华光等  | 
 全国三等奖 
省特等奖  | 
 李曼  | 
| 
 4  | 
 2005年  | 
 一种新型耳鸣诊疗仪的研制  | 
 王荣刚等  | 
 省二等奖  | 
 郝迎吉  | 
| 
 3  | 
 2007年  | 
 电动型自动变速器AMT控制策略  | 
 王创岳等  | 
 省二等奖  | 
 牛秦玉  | 
| 
 4  | 
 2007年  | 
 矿用液压泵站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 
 邓红星等  | 
 省二等奖  | 
 赵栓峰  | 
| 
 5  | 
 2007年  | 
 矿用智能瓦斯报警器的研制  | 
 毛清华等  | 
 全国三等奖  | 
 张旭辉  | 
| 
 6  | 
 2007年  | 
 10KV高压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 
 张帅等  | 
 省二等奖  | 
 郝迎吉  | 
| 
 7  | 
 2009年  | 
 液压支架缸体环焊缝缺陷超声自动检测系统  | 
 董明等  | 
 全国三等奖 
省特等奖  | 
 陈渊  | 
| 
 8  | 
 2009年  | 
 矿车振动特性研究及减振装置设计  | 
 王育龙等  | 
 省二等奖  | 
 贺文海  | 
| 
 9  | 
 2009年  | 
 基于记忆切割原理的采煤机调高控制器的研制  | 
 秦普会等  | 
 省二等奖  | 
 赵栓峰  | 
 
三、 参赛对象:
我院正式注册的研究生、本科生,鼓励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合作以团队形式参赛。
四、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郭卫赵晓强
成员:任中全汪卫兵周新建张传伟张旭辉
韩敏李娟寇发荣王振义陈霂
2、工作组
组长:汪卫兵任中全
成员:陈霂李彩虹张耿张立显张晶晶
易心卞晓宇郭瑞李宗阳程运
五、竞赛时间及日程安排
| 
 工作项目  | 
 时间安排  | 
 责任  | 
| 
 宣传动员,选题阶段  | 
 2010年5月中旬  | 
 机械学院团委  | 
| 
 作品申报、立项阶段  | 
 2010年6月25日之前  | 
 学生、指导教师、机械学院团委  | 
| 
 作品制作、完成阶段  | 
 2010年7月-2010年10月  | 
 学生、指导教师、机械学院团委  | 
| 
 学院评审阶段  | 
 2010年10月下旬  | 
 指导教师、机械学院团委  | 
| 
 作品选拔阶段  | 
 2010年11月  | 
 校团委  | 
| 
 作品完善阶段  | 
 2010年12月-2011年3月  | 
 机械学院团委  | 
| 
 校级终审、答辩阶段  | 
 2011年3月下旬  | 
 校团委  | 
| 
 作品再完善、上报阶段  | 
 2011年4月上旬  | 
 校团委、机械学院团委  | 
| 
 参加省级比赛  | 
 2011年4月下旬  | 
 团省委  | 
 
六、参赛方式及评定说明
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可靠、文字简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能经得起理论上的推敲和实践检验。主要根据学术论文、科技建议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七、作品申报
1、申报参赛的作品为2008年7月以来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和国家级竞赛获奖的作品不在申报之列。
2、申报的作品分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3、根据参赛作品类别分别填写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申报书、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申报书、科技发明制作作品申报书。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科研组)推荐,经学院审核确认,并初步评定。
八、具体时间要求
1、请于2010年6月24日前,将参赛作品名称、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报机械学院团委。
2、各参赛作品必须于2010年10月25日之前报机械学院团委。10月31日前,评选15件作品报校团委。
3、2010年11月30日之前,校团委组织完成上报作品的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工作,选拔出30件优秀作品,作为参加省级竞赛的预选作品。之后,由相关单位进行作品的再完善工作。
4、2011年3月31日之前,校团委组织完成30件作品的终审答辩工作,最终选拔20件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九、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1、获院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作品将代表学院参加校第八届“挑战杯”校内预选赛,学校将从作品中选出20件作品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及以上奖项的作品,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
2、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为获奖学生作者和指导老师颁发相应证书和奖金。
3、全国“挑战杯”获奖者优先推荐参评优秀大学毕业生等,按照学校规定获奖学生可以申请科技单项奖,同时在推荐本科生为免试研究生工作中获得相应学科竞赛奖励加分。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
二○一○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