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业名称:智能化设计与制造
2.微专业特色
(1)历史传承
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了先进结构设计及优化方法、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新时期前沿技术,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设计及制造思路。西安科技大学智能化设计与制造微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同源而生,源于1958年开设的矿山机电专业,1987年调整为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矿山机械两个专业,1998年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矿山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 年自主设置矿山机电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2011 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具有完备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专业定位
本专业主要研究智能化设计及制造方法:如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有限元,计算机仿真,优化设计、人工智能等在煤矿机械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该方向的培养特色是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机、电、气、液知识进行产品现代设计及智能制造的基本能力,具有对机械产品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试验和机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3)特色优势
1)专业坚持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地矿相关行业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持续探索并构建了以矿用机械设计及零部件制造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2)积极对接专业对口企业,建立了多个煤炭行业企业实践基地,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拥有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凝练形成了智能化设计与制造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正确,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机械工程尤其是矿山机械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能力;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从事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相关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学术型高层次人才。
4.课程设置(合计:12学分)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概论、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工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其中设计概论,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工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三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
5.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立足艰苦行业、着眼煤矿机械设计与零部件制造前沿、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
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授权转化了一批重要的专利成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西部煤炭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报名要求
学籍要求:具有学籍的在校本科生,年级不限。
专业要求:主修专业为工科专业,鼓励具有相关专业基础的学生积极报名。
学业表现:要求学有余力,大学学习以来未有课程挂科现象。
品德与健康: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品德端正,无纪律处分记录等。
7.报名联系
联系人:高老师(QQ:57070374) 薛老师(QQ:158125034)
咨询QQ群:643539763